上海除虫:值得警惕的伊蚊

近年来,我国公民与外界交流日益频繁,既有商业来往也有旅游度假。大部分人在出境之前,都会对目的地的风俗习惯、天气状况等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很少会有人去关注目的地当地的感染性疾病,以至于到达目的地后莫名其妙的出现发烧等症状而束手无策。
在国外流行的众多疾病中,登革热(Dengue Fever)是最常见且最令人感到畏惧的。
登革热是由伊蚊传播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一种危害较大的虫媒病毒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以高热、肌肉管关节疼痛、皮疹、出血倾向等为主要特征。不同的人体质不同,登革热的种类也不同,症状也不太相同,青壮年的临床表现通常较为明显。而且一开始出现上述状况,医生很难判断是否属于登革热,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确诊并判断是否需要住院治疗。
伊蚊是蚊科类昆虫,是伊蚊属的通称,它有很多种类,广泛分布全世界。在中国,伊蚊中比较重要的有覆蚊亚属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已证明为登革热媒介的蚊类包括:埃及伊蚊、白纹伊蚊、赫布里底伊蚊、波里尼西亚伊蚊、盾纹伊蚊和中斑伊蚊。除登革热病毒外,伊蚊还会传播寨卡病毒。
登革病毒有四种亚型,感染一种后产生的免疫对同型病毒的免疫力可持续1-4年,但对异型病毒却无保护性。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登革热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3种,后两者属于重型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以高热、出血、血浆外渗为主要表现,休克及病死率较高,出现症状后的24-48小时内为治疗关键阶段,需要进行适当的医护处理以避免并发症和死亡风险。
登革休克综合征患者伴有休克症状,在东南亚、西太平洋热带地区的大多数国家以及美洲的一部分国家较为流行。
一般来说,登革热属于自限型疾病,多数患者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得到及时治疗后,通常会状态良好。仅少数患者会发展成重型登革热。
登革热没有特效药,只能依靠自身免疫力。
在热带地区,厕所潮湿的环境极易滋生携带登革病毒的伊蚊。当我们需要出境远赴非洲、南美洲、东南亚等登革热流行区,以及在蚊虫繁殖季节前往我国的南方登革热流行区时,最好适当准备一些防蚊灭蚊用品,如花露水、防蚊液以及蚊帐等,防止蚊虫叮咬。在登革热流行区居住和旅游,一定要注意卫生,尤其是厨房和厕所等易滋生蚊虫的场所,在这些地方上厕所时,如果厕所有大量蚊虫,最好立即更换厕所;同时我们也要远离下水道、垃圾箱等藏污纳垢的地方。
如果出现疑似登革热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避免耽误病情,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总而言之,当我们去国外旅游或者办公时,一定要警惕伊蚊这种生物,做到防范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