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大米里的“米象”

夏天到了,气温变暖,米里容易滋生一些米虫,但这些米虫怎么出现的呢?今天让奔奔虫控带大家认识一下米虫!!
一、米象的特征
卵:呈现为长的卵圆形,且一端少有膨大。长约为 0.6 毫米~0.7 毫米,宽约为 0.28 毫米~0.29 毫米,为半透明,乳白色的卵。
幼虫:体长约为 2.5 毫米~4.5 毫米,整个身体呈乳白色,有壳,且壳呈现为短的卵形,头部呈现为淡褐色,头顶区域较宽;内隆脊直,而且两端粗细相等,接近于直线状;唇基侧突并且较小,前端微微发尖;口的上片侧隆线较长,几乎可以延伸到达额区的 3、5 刚毛间;上唇呈现杆棍棒状,中叶突出不明显;无步足,幼虫体腹部肥大,但是腹面平直,背部弯曲,有 13 节体节,并且每节都有很多横纹。
蛹:幼虫在变成蛹之前,其胸部的胸节会先膨大然后腹节渐渐缩小并且伸长,这个时期虫体为乳白色,在成蛹之后,蛹长约为 2.9 毫米~3.7 毫米,在最初化蛹时,虫体呈现为乳白色,吻下弯贴在胸部下方,头胸腹三个部分区分明显,触角和翅以及足均裸出。
成虫:体长约为 2.4~2.9 毫米,宽约为 0.9~1.5 毫米,体型呈卵圆形,体色呈红褐至沥青色,其背部无光泽或光泽很暗。头部很小,刻点较明显,口吻细长,酷似象鼻,雌虫的口吻较雄虫细长,且微微向下弯曲,具有一定的光泽,而雄虫的口吻短粗,不弯曲,吻背有纵向突起的细线和明显的小刻点,无光泽。米象额部前端扁平。喙的基部较为粗大。触角呈膝状,顶端呈现为圆形,着生于基部的 1/3~1/4 处理。前胸比头部宽大,长宽大约相等,基部很宽,且向前缩小变细,背部上密布着圆形的小型刻点。鞘翅也密布刻点,每个刻点上各具一根直立的鳞毛,鞘翅上有 2~4 个浅红色或橙黄色的彩色斑纹,每个鞘翅的基部和翅坡都各有一个卵圆形的斑纹,两侧平行,行纹略宽于行间。腿节呈现为棒状结构。
二、米象的危害
米象是全变态昆虫,其一生经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形态,是贮藏谷物的主要害虫,主要寄生在贮存 2~3 年的陈粮中,如玉米、水稻、小麦、高粱和面粉等谷物,其成虫啃食谷物颗粒,幼虫在谷物内部蛀食。由于其生长繁殖速度很快,危害甚广,地理分布可以遍布全世界,而在我国,则主要分布在南方。近年来米象的危害较为严重。如虫害比较厉害,自己无法防治,可以找上海奔奔虫控帮你灭四害。
三、米虫从何而来?
我们都会好奇,家里面的大米总会生出一些虫子,无论是换米桶,还是换别的品牌的米,还是会生出一个个的小黑虫。
这些小黑虫是从哪来的呢?
其实这是由于这种虫子早已经把卵产在大米内部了,在收割大米的时候,这些带虫卵的大米会一起被加工包装起来,混在正常的大米中间,然后慢慢孵化。
所以当我们买回散装米或者袋装米,也会买回这些带有虫卵的大米,所以难免会出现存放一段时间生出小虫子。并不是大米自己生出虫子,而是大米内部带有虫卵的大米孵化出了米虫。
四、如何防治米象
米象是重要的仓储害虫之一,主要危害存储 2~3 年的陈粮,繁殖能力强,食量大,因此对粮食的储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主要的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点:
(1)改善粮食贮存条件,保持仓库清洁,堵塞缝隙防止米象及其它存储害虫的进入,从而减少对粮食的危害;
(2)改进贮藏技术,如用草木灰、塑料膜或牛皮纸隔离贮藏害虫。如虫害已发生,要把米象从粮食中通过曝晒驱赶出来,使有虫害的与无虫害的粮食分开;
(3)通过喷洒药剂触杀或者磷化氢熏蒸;
(4)可以找专业的虫控公司,上门除虫。
上海奔奔虫害防治服务有限公司主要服务项目有:消杀消毒,虫害防治等。我们有先进的技术优势,较强的公司团队,全面的质保服务,全国范围的上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