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灭虫公司教你如何防治米里的虫

大米里有一种小虫子,这种小虫子叫做米象,也叫米虫、谷牛,是一种特别喜欢吃谷物的虫子,尤其是喜欢两到三年的陈年谷物。有人是从煮熟的米饭里,认识了它们,看着像芝麻,仔细看会吓一跳。有人是从米袋子里或者米缸里认识了它们。
袋子和缸密封的都严丝合缝的,这玩意儿是怎么爬进去的?不用爬,早在粮食还处在地里的时候,就已经被米象筛入了虫卵,粮食在加工的过程,为了保留住营养,加工过程不会太复杂,成虫被杀死了,但米里的虫卵却逃过一劫。等到温度和湿度到达一定程度后,这些虫卵就孵化成了幼虫,最后成为一只只成年米像,而有些没有孵化出来的卵和幼虫。好在幼虫还只爱干净,会把屎拉在米粒外面。今天让上海虫控公司告诉你如何防治米里面的小虫子!
一、米象的生活环境
米象每年约有 8~9 个世代,平均一个世代约为 20~50 天,在温度较高时繁殖的较快,在我国不同的地域,其发生状况也不完全相同,在甘肃陇东年生1代,东北年生1—2代,山东约2代,浙江、陕西3—4代,广东7代。主要以成虫潜伏在仓内阴暗潮湿的砖石缝中越冬,也可在仓外松土、树皮、田埂边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在仓内越冬的成虫就地继续产卵繁殖,仓外越冬的成虫一部分迁入仓内,另一部分飞至大田,把卵产在麦穗上,成虫产卵时,用口吻啮食麦粒,形成卵窝,把卵产在其中,后分泌粘液封口,卵期7—16天,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幼虫孵化,蛀入粒内,幼虫期约30天,7月中下旬化蛹,蛹期7—10天,8月上旬成虫羽化,成虫有假死性,喜光,趋温、趋湿、繁殖力强,雌虫可产卵约500粒,10月上旬气温低于l 5℃,成虫开始越冬。
米象的耐寒力较弱,气温低于 l 5℃,成虫开始越冬。在 5℃下经过 21 天,就开始死亡。在常温下,米象能自身发热,若繁殖数量多,或冬季常温较高的地区,冬季可不潜伏休眠。米象具有群集、喜潮湿、负趋光等特性,繁殖力较强。生活喜高温,最适温度 30 -33°C。
二、米象从哪里来的
这是由于这种虫子早已经把卵产在大米内部了,在收割大米的时候,这些带虫卵的大米会一起被加工包装起来,混在正常的大米中间,然后慢慢孵化。所以当我们买回散装米或者袋装米,也会买回这些带有虫卵的大米,所以难免会出现存放一段时间生出小虫子。
所以并不是大米自己生出虫子,而是大米内部带有虫卵的大米孵化出了米虫。
三、米象的危害
米象虽然很小,并且一生的时间只有不到两个月,但是米象对粮食的危害还是很大的,米象虽然生命时间短暂,但是米象的繁殖能力还是很强的,一般米象一年能够繁殖8世代左右,并且雌虫一次就能够产下500颗卵,这样的数量还是很惊人的。
米象经常生活在粮食当中,啃咬粮食,造成粮食品质下降,并且还会啃咬木材,再加上米象的繁殖能力强,所以米象很难消灭。当我们发现米象的时候,米象早已悄悄把我们的大米蛀空了。而白胖的幼虫由于常常躲在米粒里,很难和米粒被区分开来,常常就被大家一并吃下了。当你的米里有了一个米象是不是很快就会有很多的米象,今天让上海虫控公司告诉你如何防治这个小虫子!
四、米象防治方法
米象是重要的仓储害虫之一,主要危害存储 2~3 年的陈粮,繁殖能力强,食量大,因此对粮食的储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主要的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点:
(1)改善粮食贮存条件,保持仓库清洁,堵塞缝隙防止米象及其它存储害虫的进入,从而减少对粮食的危害;
(2)改进贮藏技术,如用草木灰、塑料膜或牛皮纸隔离贮藏害虫。如虫害已发生,要把米象从粮食中通过曝晒驱赶出来,使有虫害的与无虫害的粮食分开;
(3)通过喷洒药剂触杀或者磷化氢熏蒸;
(4)若保存粮食的量小也可以通过防虫包装或者是在包装袋中加入长效的气味驱虫剂保护粮食免受米象的危害。
针对米象的抗性有以下几个方面防治:
(1)采用非化学的方法,研究米象的熏蒸剂抗性敏感基因,并对其进行稀释,这样就可以延长熏蒸剂的寿命;
(2)轮换、替代或者混用熏蒸剂,这样就可以防止并延缓熏蒸剂抗性的产生;
(3)提高和改进熏蒸技术,必须采用新技术,减少熏蒸次数,提高单次熏蒸效果;
(4)开展综合防治技术,通过对米象产生的环境条件进行改良,结合熏蒸技术从而实现米象的防治。
上海奔奔虫害防治服务有限公司主要服务项目有:消杀消毒,虫害防治等。我们有先进的技术优势,较强的公司团队,全面的质保服务,全国范围的上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