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这讨厌的红火蚁?

红火蚁,通用名为火蚁,指被其蜇伤后会出现火灼感。
红火蚁是蚂蚁的一种,属于社会性昆虫,有多个品级: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蚁、雄蚁和工蚁(发育不全无生殖能力的雌蚁)。有翅型雌蚁体长8~10mm,棕黑色,头部细小,触角呈膝状,胸部发达。雄蚁体长7~8mm,体黑。工蚁有腹柄结2个;触角一般10节,末2节成锤棒状;唇基两侧有纵脊向前延伸成齿。
一、红火蚁的分布与危害
红火蚁是一种重大危险性害虫,是最具有破坏力的外来入侵生物之一,原分布于南美洲,后传入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十余个国家,2004年传入我国台湾和广东省局部地方。红火蚁食性复杂、习性凶猛、繁殖迅速、竞争力强大,入侵后短时间内易暴发成灾,对发生区农林业生产、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公共安全等均造成严重危害。
1、影响农户作业,造成农田弃耕;
2、叮咬人类,威胁生命安全;
3、取食农作物种子、幼芽、果实等,危害农业生产;
4、攻击其他动物,破坏生态平衡;
5、咬坏电力、通信设施等,威胁公共安全。
二、红火蚁的识别
1、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
红火蚁经卵、幼虫、蛹发育为成虫,成熟蚁巢中有蚁后、雄蚁、工蚁、兵蚁。红火蚁体呈桔红色至棕褐色。红火蚁营社会性生活,蚁巢中有一个或多个蚁后、多个雄蚁,有5-50万只无生殖能力的工蚁和兵蚁,蚁后每天可产1500-5000粒卵,工蚁负责出外觅食、保育幼蚁及蚁后,兵蚁负责保卫工作。单个蚁巢每年约产生数千只生殖雌蚁。雌、雄有翅繁殖蚁飞到空中交配(称为“婚飞”),雌蚁交配后可飞行3-5公里降落筑新巢。每年5-10月为红火蚁发生为害高峰期。
2、蚁巢特征
红火蚁蚁巢常筑于草丛、田埂、堤坝、道路绿化带、草坪、垃圾堆、果园等场所,在低温和干旱季节会迁移至室内。初期蚁巢平铺在地面上的一盘散沙。历经4-9个月后,初期蚁巢在地面上进化成一个小土包,红火蚁的成熟蚁巢,高度可达10-30cm,宽度可达30-50cm,在地面上高高耸起,而它地下部分深度可达60-180cm。蚁巢受到干扰时,红火蚁会迅速冲出攻击入侵者。
三、红火蚁防控技术
1、清理红火蚁滋生地
结合人居环境整治、爱国卫生运动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人人齐动手,及时清理住宅区的垃圾和杂物,搞好小区、村居卫生,清理园林绿地杂物,减少红火蚁适宜发生为害的环境。
2、防治最佳时期
每年开展2次统一防治,第一次防治在春季红火蚁婚飞或婚飞高峰期进行(3-5月);第二次防治在夏、秋季(9-11月)气候条件适宜时进行。
3、防治药剂选择:重点推荐使用饵剂防控!!!
用汽油火烧、药物喷、热水灌等错误方式反而会造成红火蚁分巢扩散,越来越多。
4、药剂防治防治红火蚁的核心和目标是杀灭蚁后,可选用红火蚁专用饵剂或粉剂防控红火蚁。
饵剂使用方法:在距离蚁巢50-100cm处将饵剂作环状撒施,注意撒施饵剂时不要扰动蚁巢。饵剂应在地表温度25°C以上、预计8-12小时内无雨、地面比较干燥、红火蚁活动觅食时间撒放。高温季节应在傍晚或上午进行。
粉剂使用方法:扰动蚁巢,待大量红火蚁涌出后,直接撒于蚁巢表面和蚁群。
关注奔奔虫控 get更多消杀知识!